新闻动态

上海长江隧道工程提前实现双线贯通

2008-11-26 管理员 阅读 1888

2008/11/26编辑:华桦来源:《中国市政》

    当中国奥运代表队在北京勇夺51金的时候,中国隧道建设者在长江入海口也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继5月23日上海长江隧道上行线顺利贯通,9月5日承担隧道下行线掘进任务的“长江二号”盾构也在上海城建隧道股份建设者的驾驭下,顺利进入长兴岛接收井。至此,“万里长江第一隧”——世界最大直径隧道上海长江隧道工程提前实现双线贯通。 

   

更快


    上海长江隧桥工程于2004年12月28日正式启动,南起浦东五好沟,途经长兴岛,向北止于崇明岛东端陈海公路,在南、北港分别采用隧道过江和桥梁过江方案,全长25.5km。

    上海长江隧道工程“长江一号”盾构于2006年9月23日始发,“长江二号”盾构于2007年1月5日始发。

    良好的团队精神、精湛的施工技术和精密的施工方案为长江隧道的优质推进提供了雄厚的基础。上海隧桥工程凭借科技创新与先进的管理,联合国内外隧道界的顶尖的力量,在世界隧道施工的“赛场”上施展抱负。

    历经三年半的施工过程,上海长江隧道建设者在平均四十多米深的长江江底创造出单日单条隧道最快推进26米的新纪录、单条隧道每周最高拼装71环(142米)、两条隧道每周最高拼装133环(266米)、单条隧道每月最高拼装278环(556米)、两条隧道每月最高拼装516环(1032米)等一个又一个施工建设奇迹!

    尤其是同步施工工艺在推进隧道快速建设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上海长江隧道工程首次采取了盾构边推进,道路结构同步施工的新技术,不仅实现了快速施工,也解决了盾构施工期间隧道上浮的问题。这既要满足盾构推推中的管片、浆液、以及渣土排放的水平输送,还必须在推进施工同时,实施道路的浇筑,具有高效解决超长距离隧道快速施工的优势。

    建设中,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制作作业平台。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制作钢模板、模架及防护设施。隧道中间的预制构件采用盾构机的吊车进行安装,与管片拼装保持同步,两侧分别利用不同的施工平台进行凿毛,植筋,钢筋绑扎,立模,混凝土浇注等纵向流水作业,在不影响盾构推进的情况下,达到隧道内部交通运输的通畅,实现快速施工。



更高


    上海长江隧道工程从开工之初,就因为其“长、大、深”的特点,吸引着业界同行的目光:“长”——盾构一次性掘进距离长达7.5公里,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大”——所采用的两台超大盾构的直径达15.43米,堪称世界之最;“深”——大部分施工要在江底完成,而最深的隧道埋深将达到55米。

    如何确保超大直径盾构掘进后成形隧道的稳定;如何在地下几十米的土层中精确地引导盾构到达目的地……在盾构长距离推进中,一系列隧道工程建设史上从未遇到的世界级高难度挑战迎面而来。

    上海长江隧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成立科技攻关小组,超前实施了上海市科委登山计划,对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和风险点进行专题攻关;通过严谨科学的方案编制,正确指导各项工作;以国家“863”课题《超大特长越江盾构隧道关键技术研究》为主导,推进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超大直径、超长距离隧道盾构推进技术研究》、《上海长江隧道衬切结构整环试验研究》、《上海长江隧道工程连接通道及体外泵房施工技术研究》、《上海长江隧道逃生通道模型》、《泥水弃浆再处理回收利用技术研究》、《超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施工抗浮技术》、《直径15.43m盾构电气技术及计算机监控系统剖析及研究》、《超长距离泥水盾构泥水处理技术研究》、《高水压、大断面、长距离推进盾构机部件检测、检修及更换技术》等多项科研成果,为工程风险控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长达7.5公里的隧道中,共设置了8条连接通道,用于逃生与消防。要在距离江面平均埋深大于30米处,开挖江底连接通道,风险极大。长江隧道建设者首次实施盾构一边推进,一边开挖连接通道的新技术。2008年1月2日隧道股份经过周密布置和精心准备,打开了第一条连接通道的钢管片,仅仅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实现了首条连接通道的顺利贯通,目前8条连接通道已完成5条通道施工,08年年底将全部完工。



更强


    上海长江隧道工程长约8.9公里(其中江中段7.5公里),隧道内径13.70米,外径15.43米。内部结构分上下层:上层为单向三车道高速公路;下层为轨道交通预留空间。上海长江隧道隧道工程的成功建设,开创了中国超大直径隧道施工的新纪元。

    上海长江隧道工程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隧桥结合工程——长江隧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长江口沿海一项特大型交通项目,列入上海市“十一五”重大工程建设规划。上海长江隧桥工程将于2010年世博会召开之前通车使用。届时,上海将实现“三岛联动”,将进一步拓展上海的发展空间,加速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更好地带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增强上海在全国乃至全球经济中的综合竞争力。


版权所有©2021 湖州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浙ICP备08012971号  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907号